关于参加“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二级团组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习贯彻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焦“五子联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为新征程上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贡献青春力量。现根据《关于举办“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附件10)要求,“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于3月至5月在北京高校(含社会力量创办的高等院校)中开展,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挺膺担当 科创强国
二、赛事结构
本届竞赛对标“挑战杯”国赛相关要求,结合首都特点和发展需要打造“一杯五赛”新赛制:设置一个“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设立“青学二十大”红色专项赛、“青聚奇思”黑科技专项赛、“青智攻坚”创新赋能专项赛、“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和“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
三、赛事安排
(一)主体赛安排
1.主体赛作品类别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分为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详见附件4)
(3)科技发明制作: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2.主体赛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1)参赛作品须严格按照《“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附件1)要求进行申报,请各二级团组织积极号召同学们,自愿报名参加。
(2)凡在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3)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 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4)各系对参赛项目进行首轮资格自查,并向团委提交推荐项目的竞赛作品原创承诺书(参考附件3),确保参赛项目符合“挑战杯”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院团委将对参赛项目进行资格复审,一旦发现不符合申报要求或严重违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不得补报作品。
(5)其余参赛细则,请查阅《“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附件1)。
(二)专项赛安排
竞赛立足国赛要求和北京功能定位,依托“青创北京”工作品牌,设置5个专项赛,分别为:
1.“青学二十大”红色专项赛
竞赛通知见附件5。
2.“青聚奇思”黑科技专项赛
竞赛通知见附件6。
3.“青智攻坚”创新赋能专项赛
竞赛通知见附件7。
4.“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
竞赛通知见附件8。
5.“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
竞赛通知见附件9。
四、奖项设置
竞赛设特、一、二、三等奖,奖项比例分别为5%、10%、20%、55%。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
发明制作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两个学历层次作者的获奖作品数与入围评审作品比例基本一致。专项赛道独立评审,作品参照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等次设置相应奖项,获得“揭榜挂帅”机制专项赛特等奖的团队原则上需决1个“擂主”。
竞赛设立团体奖项,分为团体总分奖和优秀组织奖,团体总分奖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获得“首都挑战杯”,第二至第二十名的学校获得“首都优胜杯”,优秀组织奖将综合校赛组织情况、市赛获奖情况对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高校进行表彰。
奖项计分方法如下:主体赛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青智攻坚”创新赋能专项赛中的部分优秀选题成绩计入团体总分,“擂主”作品每件计25分,特等奖作品(不含“擂主”作品)每件计2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15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1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5分,同一学校最多取获奖等次最高的3件创新赋能专项赛作品计入总分。
五、进度安排
(一)组织动员阶段
2023年2月至3月,各系按照《“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竞赛组织实施计划,广泛宣传“挑战杯”竞赛,动员学生积极筹备参赛作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与指导。
(二)校内遴选和作品申报阶段
2023年3月16日前,各系积极号召同学们参与,按照竞赛组委会下发的具体要求展开遴选,完成作品的选拔,并将申请表(附件11)、竞赛作品原创承诺书(附件3)及所报方向所需的相关材料报送至团委邮箱guoxigongqingtuan@126.com。
院团委将进行进一步的遴选工作,经过校内遴选的作品,会把包括作品名称、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等的关键信息在学校官方网站主页上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作品报送至竞赛组织委员。
六、质疑与处理
本次竞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接收实名质疑,根据程序进行处理。各团组织应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选拔与审核作品,对其原创性及作者、推荐者资历严格把关,经选拔参加全国“挑战杯”的作品不得在此次竞赛作品上做较大改动。
七、授权书
本次竞赛所有作品作者须签订授权书,授权“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主办单位结集出版、展览展示、在网络公布其作品以供社会监督。
八、工作要求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各院要组成由本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做好组织工作。
(二)深入发动,精心组织
要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完善保障政策、运用媒体手段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持续地参赛动员。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如有发现将严肃处理。
(三)坚持宗旨,完善机制
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设立指导教师人才库,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北京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结合。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各系要积极协调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的品牌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注重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附件1:竞赛章程
附件2:竞赛评审规则
附件3:作品原创承诺书
附件4: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附件5:“青学二十大”红色专项赛竞赛方案
附件6:“青聚奇思”黑科技专项赛竞赛方案
附件7:“青智攻坚”创新赋能专项赛竞赛方案
附件8:“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竞赛方案
附件9:“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竞赛方案
附件10:关于举办“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
附件11:竞赛作品申报表
共青团中国戏曲学院委员会
2023年2月28日